(中学生法制教育讲稿) 州依法治州办公室主任 陈代清 (2010年4月19日在黔东南州振华民族中学) 同学们大家下午好! 今天这场法制报告会,我带给大家的不是高深的法学理论,也不是枯操的法律条文,只讲几个发生在青少年学生当中的实际案例,所以题目就是《讲案例学法律,增强法律意识》,希望这些典型的案例对同学们有所启发和警觉,使同学们在人生道路的美好预期中能够健康成长。 案例之一,一时的愤怒,葬送美好的一生 十四岁的王×在学校是一名品学兼优 的好学生,还是班干部。他的父亲因病去 世后,毫无生活来源的母亲为了供他上学 一次次去卖血,王×也决心好好学习,不辜负妈妈的期望,在学校里他努力学习,远离 不爱学习、贪玩的同学。就在初中 要毕业的那年,他经常遭到学校里一群学生的无端殴打,他采取的是忍受,确不敢将 委屈告诉任何人,但心中却天天在想如何寻找机会报复,终于有一天在忍无可忍的情况 下,他愤怒地将水果刀刺向了对方,杀伤了 对方,自己也因伤害罪被送进了少管所收容教养。 案例中的王×本来可以顺利 的完成学业,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。可是当他受到侵害时,不是采取积极的合法的 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,而是因一时的 愤怒采取过激的手段反击,用刀杀伤同学,触犯法律,让人遗憾。从这个案例也看 出,学校要加强法制教育,对喜欢欺负同学 的霸道学生要给予教育,及时帮教,不能让 邪气上升;同时对性格内向的同学要进行心理 疏导,同学自身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,提高正确处理矛盾的能力,以免为一时的冲动引来终身遗憾。 同学们听了这个案例,还会想到些什么呢?针对这个案例,我再給大家穿插一个正面的故事:讲的是一个智者和他的朋友去旅行途中发生的事。那个叫智者的人与他的朋友为了一件小事发生争吵,被他的朋友打了一耳光,两人关系搞僵了,智者非常生气,便把这件事写在沙滩上。两人呕了几天气后关系又好了。又高兴地在一起旅游玩耍。一天智者不小心差点跌下悬崖,朋友救了他,他非常感激,便想方设法,把这件事刻到石崖上。有人不理解这个智者的做法,就问他为什么把被人伤害的事写在沙滩上,而把被人救的事刻在石崖上?智者说,我希望怨恨和不好的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河水冲刷和淡忘,希望被人帮助和好的事情能被永远记住。综合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和典故,可以引伸出这样两个道理:一是同学之间,朋友之间,发生矛盾和纠纷之后,不要记仇,因为这些矛盾和纠纷没有大到不共戴天的地步,忍一忍就过去了。更不要产生报复之心,凡事要往好处想。若一个人心存报复,自己所受的伤害会比对方更大,而且他永远都得不到快乐。二是同学之间,朋友之间,邻里之间,有了矛盾和纠纷,要做到互凉互让,尽量往宽处想,谦让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请同学们再好好体会下面四句话:让小人不算无能,敬君子方显有德,进一步可能走进死胡同,退一步则将海阔天空。 案例之二,为恋爱的女友,丧心病狂掐死亲弟弟 一个技校生,为了个人的生存,为了自己的前途,为了爱恋的女友,竟上丧心病狂的掐死了一母所生的亲弟弟。 农民家庭出身的杨某,经过数载寒窗哭读,考上了某职业技术学校。从农村到城市,思想观念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,在同学中比吃比穿,追求高消费,还违反校规谈起了恋爱。一次母亲从乡下到学校看他,爱面子的杨某向女友介绍说是家乡来的阿姨。因为花销越来越大,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做农活的父母的收入,难以满足他在学校的开支,父母寄的钱老是不够用,他认为是家中读小学的弟弟扯了西秧。为使父母能集中财力供他读书,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前途,为了女友不离他而去,竟把罪恶的双手伸向了同胞小弟,利用放暑假回家,悄悄地把弟弟骗到山上活活地掐死了。正所谓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。俗话说,法网恢恢,疏而不漏。这个杨某终究没有逃脱法律的严惩,被判处了死刑,得到了应有的下场。我国《刑法》规定:“故意 杀人的,处死刑、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”。 分析这个案例 ,不难看出杨某犯罪的原因:一是比吃比穿,高消费,虚荣心在作怪;二是违反校规校纪谈恋爱;三是自私自利,没有亲情;四是不学法不懂法,法制观念淡薄。在我们同学中间有没有比吃比穿的?有没有早恋的?有没有自私自利不讲亲情的?讲到亲情,我又想到一个例子。李某,在中学时生活行为不端,碰到邻居叔叔阿姨从不打招呼,不顾他人休息开大音响唱歌大声喧哗,随地吐痰,乱丢垃圾,不讲卫生,还在墙上到处乱涂乱画,大人批评屡教不改,自私自利,德行极差。由于李某从小不注意道德修养,以至成年后仍然德性不好。别看他开着商店,还有几部汽车跑运输,经济收入丰厚,但是他就是不肯出点小钱给生病在床的母亲看病,也不给母亲生活费。老母亲被逼无奈,在好心人的帮助下,通过法律途径把这个不孝之子告上法庭,请求法院判决李某先支付4000元医疗费、生活费。这个不孝之子仍然拖着不给,法院准备强制执行时,他才极不情愿地把钱送到法院。可在他交到法院的4000元钱中,有1000元是破旧的角角、块块纸币,另外3000元钱全是一分、两分、一毛、五毛的毫子钱,害得六名法官数了三小时才数清。他那来那么多的毫子钱呢?让我告诉大家,他这是故意的。他为此专门在街上贴出广告,以一点二元纸币兑换一元前的硬币,这样的兑换谁又不愿意呢。这人的品质恶劣到何等程度,法院判决强制拿钱,还要耍点小聪明来戏弄法官,戏弄生母,可见他的内心是多么的龌龊。象李某这样的主儿,虽属个别,但社会上不原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,虐待父母,不孝敬老人,不尊敬长辈的现象却时有所闻。有些在外读书的中学生、大学生给父母写信只有只言片语:“速记钱来”,连句问候的话也没有;有的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致的关怀,却从来没有想到要回报父母;有的连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,也不关心:有的把父母当作“自动取款机”,却一点也不理解父母的艰辛。孝敬、体贴、关心老人,尊敬爱护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也是宪法、婚姻法、继承法等法律所要求的,也是法律上的义务,必须履行。 同学们,听了前面正反两方面的案例、事例,应该有所启发吧。要从小培养孝心、爱心、责任心。其实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》中对尊老、敬老、爱老也有明确要求,生活节俭、不摆阔气、不乱花钱、不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钱财要求、尊重父母的意见和教导、经常向父母汇报沟通生活学习和思想情况、外出和回家时向父母打招呼、未经家长同意不得外出留宿、体贴、帮助父母、尊敬祖父母、外祖父母,关心照顾弟妹,不闹脾气,不顶撞父母,等等。只要同学们努力做好这些,并养成好的习惯,就能成长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,就能自觉的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。 在日常生活中,应该发扬革命先辈艰苦朴素的作风,用钱不要大手大脚,要学会节约。不要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金钱要求。要正确认识金钱的作用,金钱能买文凭,不能买知识;能买装饰品,不能买内在的心灵美;能买安逸,不能买前途。千万不能学习案例中的杨某,把自己培养成金钱的奴隶,而走向犯罪的深渊。 案例之三、两个中学生因帮忙而帮进牢房,发人深思。 我州某县某中学学生陈某和罗某,均17岁。一天晚上,二人均接到同学顾某的电话,顾某在电话中说白天被人殴打,请二人帮忙去教训对方。于是二人各自携带一把砍刀,又邀约十几个同学与顾某会合后,在街上寻找白天与顾某打架的肖某某等人。当晚八点,在县城某游戏机房找到肖某某和王某,陈某和罗某为首把对方砍伤后逃离现场。案发后二人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,便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。 据我了解,在我们青少年当中,在一些学校的学生中,也有拉帮结派,讲哥们义气,一人有事,便邀约多人与对方打群架斗殴,寻衅滋事,扰乱社会治安。我选择这个案例来讲,目的是要警示同学们,打架斗殴,寻衅滋事是违法的。违反什么法呢?同学们知道吗?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刑法。象该案中帮忙型的违法犯罪也是时有发生的。俗话说,一个篱笆三个桩,一个好汉三个帮。世界需要热心肠。人在社会中生活,是需要互相帮助的。同学之间,朋友之间有事互相帮忙,本乃人之常情,也是无可非议的。但是,不问是好是坏,不问青红皂白,乱帮一气,那是不行的,那是要出问题的。因此,同学之间,朋友之间,要请帮忙,一定要三思而后行,是好事,就积极主动热情地,用心地去帮;是坏事,违法的事,甚至是犯罪的事,不仅不能帮,而且要劝阻,制止,举报。如果不分是非曲直地乱帮忙,就会越帮越忙,还可能把自己和同学、朋友都帮进牢房,害人害己。看见同学之间,朋友之间发生争吵、矛盾时,要努力从中斡旋、劝解,促进双方互凉互让,大事化小,小事化无,消除隔阂,化解矛盾,切勿火上浇油,激化矛盾。 案例之四:网上聊天引出的杀身之祸 在×网站的长沙聊天室里,两个网名 叫“付钱找女”和“钱找人”的男生非常活 跃,他们不断地和不同的女性网友搭讪、攀 谈。在交谈中,他们不遗余力地宣称自己 又帅又有钱,在博取对方好感和信任后,不失时机地提出见面,而后抢劫…… 长沙市警方抓获了这两个网名叫“付 钱找女”和“钱找人”的犯罪嫌疑人范×和 黄××。他们作案的过程是:寻找的抢劫对象为年轻女子,通过上网QQ聊天,在取 得对方信任后提出见面,其中一人去找好房间,并准备好抢劫工具,躲在房间里,当另一个人把受害人骗到房间时,两人共同实施强奸、抢劫、伤害,将受害人的钱财洗 劫一空后逃离现场。 一个居民楼院的地窖中发现一具女尸,经公安机关侦察破案,抓获了凶手。凶手是谁呢?同学们可能想象不到,凶手竟是受害15岁的亲生儿子小斌和他的同学小林。小林是帮凶,主谋竟是受害人的亲生儿子小斌。犯罪动机和原因只是妈妈不让玩电子游戏。小斌和小林迷上了电子游戏,学习成绩下降,小斌遭到妈妈的痛打和严格的监控,收敛一段时间。后来小斌又偷亲戚家的钱去玩游戏泡网吧,又被妈妈痛打。俗话说骂是亲,打是爱,那个父母不想儿女好,那个父母不望子成龙。可那贪玩的小斌不理解做妈妈的心情,反而因为得不到玩游戏、泡网吧怨恨妈妈,产生了要杀害母亲的恶念,还拉上了最要好的同学小林。那天,小斌妈妈正值休假在家,妈妈包了儿子最爱吃的饺子,煮好了茶叶蛋,等着儿子回家吃中午饭。小斌和小林经过预谋后回到家,小斌假装找作业本,骗得妈妈弯着腰帮其寻找,小斌便向小林使眼色,个头又高又健壮的小林从后面用胳膊死勒小斌妈的勃子,遭突然袭击的小斌妈向儿子求救,这位善良的母亲那里知道要谋害她的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,小斌走近妈妈,一手捂住妈妈的嘴,一手压住妈妈的手,两人活活地把小斌妈勒死,然后把尸体拖到地窖中,又若无其事地去上学,直到东窗事发被公安机关抓捕。当司法公安机关讯问为什么会那么残忍地杀人时,他们都异口同声的回答说游戏、录像中就是这么演的。这说明什么呢?说明他们有进游戏网吧玩电子游戏,观看暴力、凶杀影片等不良行为。说明他们不辨是非,把电子游戏中的情节搬到现实生活中来,并直接实施在亲身母亲身上,说明他们中电子游戏的毒太深。 这两个案例都是青少年学生受网 络不健康内容毒害和上网交友不慎引发的案件。现在,随着网落的普及和应用,网络 成了社会交往的一个重要工具,青少年渴求有朋友交往,往往会被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的关心、体贴、美好的虚假情况所吸引,而无法区分虚拟 最新评论手机版|小黑屋|黔东南普法网 ( 黔ICP备09000272-3号 ) 管理单位:黔东南州法学会 服务器提供: 黔东南州锐志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+8, 2018-4-22 12:39 , Processed in 0.071539 second(s), 14 queries . Powered by Discuz! X3.2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 |